國際馬聯導師 A. Fuat ÜNVER 先生的專業水準和敬業精神感染了每一個學員和現場工作人員。一場國際馬聯教練員培訓的意義遠不止于讓親臨現場的參與者受益,更在于讓我們看到中國馬術規范體系建設的緊迫性,借鑒并建立本土化教學體系的必要性,培養并選拔中國馬術運動競技層面最優秀的教練員的重要性,這些都關乎一套規范教學方法的落地與傳播。
中國馬協攜手天星調良馬術首次在中國內地引進國際馬聯教學體系,目的是提升我國教練員的專業教學能力。我們將培訓札記梳理如下,也愿與大家分享學員們的收獲及感悟。導師Fuat的這些話,從事馬術運動的人都應記于心、踐于行。
“砍掉雙手”
Cut Your Hands
沙場的國際馬聯導師Fuat在觀察數日后,便指出中國和其他馬術發展中國家一樣,阻礙騎乘水平提升的最大的癥結在于“手”。“你們要砍掉雙手”,聽聞此話,我們也大可不必心驚肉跳,導師的用意是希望我們清楚兩個層面:手正確的姿勢、手輔助的真正作用。
首先,手的姿勢與位置要正確穩定。太多騎手一上馬背手就趴著、胳膊肘也支起來,騎手已經在這個不正確的姿勢找到了某種平衡,所以糾正起來較為困難。正確的手應該掌心相對、胳膊肘輕微貼在身體兩側,在騎乘中,胳膊肘、手、韁繩、馬嘴要在一條直線上,手要通過韁繩和馬嘴保持輕微的聯系。如果手趴著,騎手在馬背上能做的就只剩下拉馬了,因此,手一定要立起來,這樣才能使用到手指與馬嘴保持好輕微的聯系,把馬后驅的力量引到前驅和手上。
其次,我們太想用手去控制馬,太想用“玩兒手”讓馬頭低下來,殊不知輔助的重要順序依次為:腿的輔助、體重輔助、手的輔助,手只是最后一位。不要拉韁,不要催馬,不要干擾馬,不要在馬前進的時候“親手”在它面前關上那道動力之門!騎手用盡渾身解數(腿、重心、馬鞭、馬刺)驅馬向前,但是手卻拉韁,這無異于一邊讓愛馬向前沖,同時又在它面前狠狠地關上一道門。使用好腿與體重輔助,達到良好的平衡,手要與馬嘴保持輕微的聯系,手要輕,人遠沒有三四百公斤的動物有力氣,手要等著馬,手要隨著馬,尤其是跳障礙騰空的時候,手伸向馬嘴一點,送韁讓馬受銜,讓馬脖子伸展出去,“Don’t Close the Door!”。
另外,導師用一根舞步鞭舉例,鞭捎代表馬頭,Fuat把這根舞步鞭弄彎(讓馬的身體拱起)有2種形式——由后往前,這叫把動力從后驅引到前驅,是真活兒;由前往后,是用手的力量把馬頭拉下來,是假象。雖然兩種方式的結果表面上形態類似,但只有后驅動力引到前驅才能讓鞭捎(馬的前驅富有動力),這股動力就像蓄勢待發的弓箭,騎手可以用這個動力去做任何舞步動作,也可以去跳障礙。
見證奇跡的時刻,然而并非魔法
為了驗證“手與馬嘴保持輕微聯系即可”,導師讓示范人馬立定站在場地里,導師單手持雙韁,韁繩收到讓馬舒服的長度,在韁繩與馬嘴保持好輕微聯系的狀態中等待馬服從的時刻,在沒有動力的情況下,不到1分鐘的時間,大家就看到此法奏效了,馬接受了銜鐵,馬服從了。
“是你跳?還是馬跳?”
You jump? or Hose Jumps?
身為騎手,你能說出過地桿和跳大獎賽有何區別么?是不是覺得過地桿小case,跳1米障礙也倍感輕松,跳1米6就緊張了?很多騎手隨著障礙高度的增加,心態上產生著微妙的變化,騎手身心的緊張輕而易舉地就被坐騎感受到了。其實何必緊張呢?是你跳?還是馬跳?還是你想扛著馬跳?請記住,跳障礙是馬的工作!過地桿和跳大獎賽應該保持同樣的節奏和動力,尤其是人的心態。
騎手首先要清楚整個路線的每道障礙都是相互聯系的,不要割裂對待它們;在某道障礙前,只需要把馬帶到合適的起跳點,正直地進入障礙,你在此的工作就結束了,其余要做的,就是不干擾馬跳越并為后面做好準備——視線看向下一道障礙、身體重心偏向內方、需要的話內方韁稍稍打開。
解決一個問題最簡單的方法是什么?
What is the Easiest Way to Solve a Problem?
導師Fuat這個略帶哲學色彩的問題可難倒了兩期的學員們,大家苦思冥想不得其解。在這里就不跟各位繞圈子了,答案簡單直接——“不要制造問題 Not Creating the Problem”。
比方說,在跳障礙時,如果上一道障礙跳得沒問題,下一道障礙也不會遇到問題;在訓練時,如果騎手對馬每次不準確的起跳點不予以糾正,那就是在給日后的比賽埋下隱患;再比如平日訓練里騎手在場地每次都不走好隅角,那他在比賽時想走好也沒機會了。
現在很多騎手在馬背上胳膊肘是打開的,手是趴著的,練舞步時的蹬帶竟然像跳障礙時收得一樣短……這些都是最初不自覺養成的壞習慣,較為難改,因為騎手已經在那個不正確的姿勢找到了平衡。就像雕塑家在創作,稍有差池,面部雕像的鼻子就掉了,這種錯誤是不可逆轉的,所以在教導年輕騎手、年輕馬的時候,一定要在最開始教授他們正確的東西。
萬能答案——自然
Natural
當學員向你請教應該怎樣做,怎樣才能做得更好的時候,教練們有一個萬能回答——自然就好了!騎姿保持自然的狀態是提高騎乘水平的通用準則。很多常年活躍在馬背上的騎手會出現某些身體部位的運動損傷或騎姿錯誤等問題,這與他們長期不以自然狀態騎乘有直接關系。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平時我們端物品時,自然的狀態是手臂張開與肩同寬,兩手心相對,但有些騎手一上馬握韁卻變成了手心內扣,胳膊肘向外張開。不良習慣一旦形成便較難再變回自然狀態,所以教練們在最初教授學員時就須正確。
教學計劃 & 學員反饋
Planning & Feedback
導師用一張PPT解讀了每堂馬術課的重要環節,除了上期連載已著重講述的馬匹充分熱身與放松外,還涉及三個要點——教學計劃、學員反饋、IDEA“20%講解演示、80%實踐”原則。
作為教練員,上課要有規劃,必須認真制定并落實課程計劃,做好課程記錄、評估、總結,及時聽取學員反饋、鼓勵學員討論心得、告知學員下堂課的訓練計劃。Fuat甚至拿出自己隨身攜帶的教案(正面教學計劃+背面教學記錄)與學員們分享。
“如果你不在計劃成功,那么就在計劃失敗”導師如是說。你想知道為什么有些騎手比賽時,第一道障礙就掉桿么?這貌似是個題外話,但確與“計劃/準備”有關,看過這個視頻,你就有答案了。
IDEA“20%講解、80%實踐”原則
IDEA Principle
一句政治家的名言,闡明教授語言必扼要精簡,實戰演練須反復踐行。
引句學員們的肺腑之言“FEI的這套教學體系非常嚴謹專業,老師嚴肅認真的教學讓人深省。任何培訓的意義一定不是只為了得到一張證書,而是讓知識成為我們向前的動力,改變未來。IDEA原則的教學方式值得運用終身,把專業系統規范的教學方式變成習慣,最終成為自己日常教學的一部分。”
經典書籍推薦
Classic Books List
導師走訪過歐洲5-6家大型圖書館翻閱馬術運動書籍,所閱圖書雜志不計其數,與我們分享心得:“不要看到一本書就拼命去學,有些書的紙張質量非常好,有精美的圖片和排版,但只是為了賺錢而已;我們要讀經典的書目,因為經典歷久不衰。”
最后,再分享兩張培訓期間導師提供的優秀教練與不合格教練對比表,希望大家不斷精進,“百煉成鋼”,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中國馬術教練!在新春來臨之際,祝您2016猴年大吉、人馬吉祥!
精彩回顧(請點擊標題查看詳情)
?中國內地首次國際馬聯教練員培訓 任重道遠(連載一)
?中國內地首次國際馬聯教練員培訓(連載二)之課堂要點分享
培訓學員感言
首先很感謝我們的家天星調良馬術、中國馬協、FEI及導師給我們這次培訓的機會,我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團隊的合作,導師的授課及每個人的認真學習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IDEA的教學方式值得運用終身,最后感覺還沒學夠就結束了,希望中國馬協以后提供更多舉辦培訓的機會!”——學員 吳明中
“ 通過四天的學習,首先是改變了我們這么多年來對于馬術運動的一些理念,讓我感受到了一個體系的規范性,系統性的強大和重要。從技術上和教學的技巧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FEI用這么多年總結出的經驗,非常值得我學習,因為短短4天的學習就已經感受到這個體系的實效性是那么高。最后就是從導師身上學習了對工作的嚴謹、對事業的熱愛、對學生的耐心,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非常感謝 FEI、中國馬協、天星調良馬術還有美女翻譯。——學員 曲貴斌
“ 課程真的非常非常棒,很有用。英文授課,有翻譯,這樣學到了很多馬術術語的英文表達方式,也有足夠的時間把重點記下來。旁觀了各位經驗豐富的教練上課,對比他們的風格同時學習。最重要的是加深對馬術運動的理解,比如舞步是障礙的基礎、與馬相處的方式、與人交流的技巧、如何運用IDEA原則,還看到了高水平騎手對馬匹發自內心的尊重,這個可能是國內某些地方所缺乏的,不過我們也是在不斷進步。有些東西是我以前不求甚解而現在明白了,有些東西是全新的,感覺像又推開了一扇門,僅僅是簡單的旁觀就獲益良多。真的特別感謝大家,尤其是很負責任很用心的老師、翻譯、教練們,還要感謝父母對我的支持。總之,要繼續努力~ ——學員 李丹舒
“ 真心感謝中國馬協與天星調良馬術的精心組織、感謝各位老師的細心教導,感謝各位同學的互相幫助和鼓勵!
這次的學習對孩子促動很大,為了做好筆記,完成好作業,每晚都學習翻譯到深夜,雖然很是辛苦,但自己卻樂在其中,這是作為家長最開心的事,所以真的是很感動,謝謝大家。”—— 一位家長(李丹舒媽媽)
“ 這次培訓收獲很大,讓我們知道怎么樣能做好一個教練。系統教學專業嚴格,能讓我們有很大的提升,感謝導師的系統,感謝FEI,感謝中國馬協給了我們學習的機會。感謝天星調良馬術給了我們一個專業的學習環境。希望有更多的機會參加培訓,謝謝。” ——學員 張學遠
“ 非常感謝FEI的導師、CEA中國馬協和天星調良國際馬術俱樂部提供這樣的培訓平臺,讓我們都有所收獲!希望可以長期堅持地辦下去!謝謝!” ——學員 楊軼鑫
“ 感謝FEI、中國馬協主辦,天星調良馬術組織承辦的這次培訓,把最先進的馬術培訓理念帶入中國,使得中國馬術的教練員有了培訓騎手的參照標準。讓不規范、隨心所欲、口傳心授乃至錯誤的訓練方法和理念有了更正和規范的機會,標準化、模塊化、規范化的理念貫穿了整本教材和培訓當中,讓我受益匪淺。授課老師及所有工作人員的敬業精神讓我感動,謝謝您們在北京這最寒冷的日子里的教導和陪伴。” ——學員 洪海
“ 騎馬應該是休閑體育,馬術則屬于競技體育的范疇。競技體育是休閑體育發展到一定程度要產生的必然方向,同時,競技體育的熱度可以帶動休閑體育的蓬勃發展。馬術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俱樂部,離不開教練,離不開適合各級用于提高騎術的運動馬。導師問大家,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是什么?導師的答案是不制造問題。我的答案是:學習。
只有通過學習,我們掌握了知識和方法,提高了水平,才能少制造問題,不制造問題。
感謝導師,感謝中國馬協,感謝天星調良馬術,感謝所有為馬、為馬術工作的人,感謝所有愛馬的人。” ——學員 段許光
文/趙穎
圖/Hank、Margaret、Peggy
本文內容由北京天星調良國際馬術俱樂部編輯撰寫,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