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工作就是盡量去傳承經典。”—— George H. Morris
轉角處
打開外方韁,保持速度,并繼續在蹄跡線上行進,內方韁將馬匹的重量由內方肩轉換到外方肩,同時讓馬匹的脖頸曲撓。但注意不要讓馬匹過度向內方曲撓。內方腿不僅要幫助馬匹保持動力,同時也要讓馬匹的身體曲撓,外方腿向后大約一只手的距離,以保證馬匹后驅的位置。這樣有助于騎手更多的運用韁繩和小腿的扶助,也會幫助馬匹更好的了解騎手的綜合扶助。
節奏
首先,節奏必須要有規律性,然后再配以恰當的動力。伸長和速度并不意味馬匹有充分的動力。實際上,在運用鞭子或是馬刺來教育馬匹“服從腿的扶助”時,需要讓馬匹的重心回到后肢上去(半減卻)。所謂的有動力應當是讓馬匹向前“思考”,后肢積極工作,更有力量。
蹄跡線
騎手必須知道馬匹腳落的位置。首先是它的肩部,然后便是后肢。跟隨著馬匹的節奏,騎手要讓馬匹“蹄跡正直”,既左后腿,左前腿,右后腿,最后是右前腿。然后這樣騎手才能理解肩內,腰內和斜橫步的真正含義。人們通常過分關注馬的頭部和脖頸,而忽略了馬匹的整體。
“我們經常會過多地追求美感與技巧。”
與馬匹同步運動
在練習“滯后運動”前,每一位騎手不論是在騎乘練習,還是障礙練習時都需要能夠做到與馬匹同步運動。在任何情況下,先于馬匹運動都是不對的,當然現在也很少看到這種現象了。騎乘時“與馬匹同步運動”,其優點是能讓馬匹和騎手相互輕松、默契配合。騎坐和跳障礙前都與馬匹同步運動。騎手合上他的髖關節,向前傾斜30°角,隨著馬匹“向前并向上”運動。
而“滯后運動”指的是騎手“向上并向前”,試著跟上馬匹運動。他的髖關節是打開的,他的上身在垂直線上。個人而言,對于高水平騎手,這兩種方法我都很樂意教。
“我們的工作就是盡量去傳承經典。”
兩點式VS三點式聯系
在直線上快速跑步,或是較平緩的轉彎時,可運用兩點式聯系(騎手的兩腿扶助)。在急轉彎和接近障礙時,可運用三點式聯系(兩腿和騎座扶助)。在伸長跑步和跳障礙時,兩種方式都應該熟練掌握。現在的騎手在鞍子上坐得太多,這對他們的騎乘和馬匹都是有害的。一名好的教練會訓練馬匹做到自我平衡或自我承載。也就是說騎手需要用更少的手、腿、騎坐扶助使馬匹前進。
眼睛
我們總習慣往下看。下次自己檢查一下,你就會意識到這個問題了。訓練時,試著找到一個焦點,教練可以幫助學員更好的找到他們需要看的地方。這就像開車一樣,你的眼睛要時刻注意前方道路。
平衡
我平時很重視體操障礙訓練,是那種很簡單的組合障礙的體操訓練,脫蹬,脫韁,不用鞭子,不用馬刺。障礙高度非常低,通暢在20厘米左右,在這樣的練習下,騎手很快會找到平衡、協調性和自信。我們曾經做過很多這種練習,后來便忘記了。
自動給韁
通過大量的體操障礙練習,你可以像優秀的騎手一樣做到“自動給韁”,當然這需要不斷練習。“自動給韁”能夠讓騎手更好的掌控全局。出于懶惰,我們都過度依賴馬匹的脖頸給予我們的支撐。
George H. Morris:美國著名的馬術騎手、教練和裁判員,曾任美國場地障礙國家馬術隊領隊及總教練。1960年羅馬奧運會代表美國隊獲團體銀牌。數十次國家冠軍隊成員,贏得過傳統大賽德國亞琛及加拿大卡爾加里的冠軍。14歲就成為最年輕的美國國家隊冠軍。2006年FEI世界馬術大會個人和團體銀牌,曾帶領美國隊獲得2004年雅典奧運會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團體金牌。他的學生遍及世界各地,取得過不計其數的世界馬術障礙賽冠軍,其中包括著名的美國騎手 Beezie Madden 和德國騎手 Meredith Michaels-Beerbaum。Morris 還曾被英國馬術雜志《馬術師實踐》譽為世紀騎手,深受馬術圈內人士的敬重。
本篇文章由2006—2008北京奧組委馬術項目主管 Michelle 編譯,旨在將 George Morris 的先進教學經驗介紹給中國馬業同仁和關注馬術文化的大眾,原刊載于《馬術》雜志2012年8月刊。
相關文章閱讀
馬術教學課堂 | 24條實用騎乘與教學金律,你做到了幾條?(一)
馬術教學課堂 | 24條實用騎乘與教學金律,你做到了幾條?(二)
文/ George H. Morris
圖/王建強、依米影像
本文已獲得George H. Morris先生授權編譯。